《第3選擇》讀后感
曾經和一個我很敬重的朋友談起人生當中最大的感觸是什么,他說到最大的感觸就是如何做好選擇。人生是無數個選擇路口匯聚而成的交集。尤其是離開大學后,每個人都仿佛從天真爛漫的游樂場模式迅速過渡到了荒野求生模式,每天面對的都是陌生的問題和壓力,承受著突然其來的壓力,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而我們曾經聽到過的那么次告誡,突然會在這一刻放大音量再次回響在耳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既然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么我們更加應該聽下大神級人物的說法。斯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演講大師和作家,他的高效能的七個習慣對于職場的影響尤其之大,很多企業都用這個理論作為初入職場人士的培訓教材。而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和中國人有所不同之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然有作為殷鑒的地方。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崇尚簡單明了。對于當今世界充滿的各種各樣的沖突,斯蒂芬柯維提出了一個簡單命了的建議:那就是在各種各樣的選擇擺在面前時,能否突破思維慣性使用第三個選擇?這是需要勇氣的。
我們的生命中充滿著各種問題——很多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個人問題,家庭問題,工作,鄰里以及更廣泛領域中的問題……面對問題,我們絕望,放棄,不情愿地妥協,我們需要新的出路去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一把鑰匙去解決人生最棘手的問題。在我們的固有思維里,面對問題時我們會選擇“我的方法”或者“你的方法”,第三選擇是要帶領我們走進一個全新的領域,尋找“我們的方法”。
斯蒂芬柯維的第3選擇說理透徹:一個人可能遇到的所有難題,比如家庭難題,事業難題等。解決這些難題需要雙贏思維,突破畫地為牢的思維桎梏。那就是能夠設身處地的對方的問題看成自己的問題,將我的問題或者他的問題看成一個整體去思考如果能夠獲得共同的解決方法。作者在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如果獲得共贏的結果,從社會領域到個人的發展領域不一而足。其實道理十分簡單,但是本書的論說除了說理,還有著勵志色彩。在作者看來這個第三選擇不單是為了解決問題,也是為了讓作為讀者的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完善的人。
中國人在古代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傳統智慧里就包括了這本書中所說的道理。中國社會正走在快速發展的道路上,相對于幾十年前不管是物質市場還是思想市場產品的匱乏,現在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多元化時代既造成了人們的物質利益容易發生沖突,也容易使得人們容易為各種學術和公共問題發生意見的爭論。因此雙贏思維不單是一個人的完善需求,也是考驗一個人能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公民。作者并不認為第三選擇是件容易實現的事情,他在書中列舉了一大堆要素:同理心,愛,尊重,耐心等;也列舉了一系列思維框架幫助人們建立實現第三選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