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的玉書凌豐作文
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積淀,最終成為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最厚重的那部分力量;文化,在民族的日益壯大中慢慢升華,最終成為整個族群膜拜的信仰;文化,在歲月的洗刷下慢慢棱角分明,最終包含滄桑……
上海博物館正向我們展示了這種文化命脈的悲愴與昂揚、恣意與風發。
玉。走進玉器展館,立刻被一種古樸典雅又不乏高貴的氣氛所感染。展廳里微弱的燈光下是晶瑩剔透的玉器散發著些微光芒,數落一段時光的掌紋,聯想一段悠久的歲月,訴說一段神秘的故事……玉器是中國獨特的藝術品,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在古代社會里,玉器大多被上層貴族所占有,而下層的平民百姓一般不擁有或很少使用。不但如此,古代的王公貴族往往陪葬大量精美玉制品。可見,玉器在古代代表著財富與權利,是等級制的標志。另外,古人從玉特有的溫潤縝密與君子的道德聯系在一起,孔子稱其為“人、知、義、禮”等十一德。今人佩戴玉器除了喜愛它的溫潤剔透的外形以外,更注重玉器的文化內涵。玉器已不僅僅是一種飾物,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是一種民族傳統的傳承。玉器上的玉龍,春水,秋山早已融入了人們的心中,成為心中之氣,儒雅而高貴。
書。走進陳列書法作品的展館。一幅幅鋪設整齊,羅列有序的書畫作品讓人仿佛回到了書香之鄉。蒼勁的筆法,生動的意境,變幻的風格,讓人不禁感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中國的書法被譽為“無聲的音樂,優美的舞蹈”。書法又稱“無聲的音樂”,它是視覺的,靜態的,展示于空間的藝術。那流轉可見的線條,通過緩急,抑揚,頓挫的運筆,或濃或淡,或枯或潤,又充滿氣韻的律動以及點畫結構的巧妙搭配,展現于宣紙上,猶如一曲曲風格各異的樂章。王羲之《蘭亭序》中那柔和流轉的線條,恬適雅淡的韻致,表現出自然、田園圖畫般的美感,成為絕世經典。書法不僅傳達著感官上的美感,也傳達出人性的美感,回轉的氣韻,跳動的靈性,睿智的光芒,無一不向人傳達出人性的光輝,一種人類所追求的人格的美麗。
凌。寶石之光的展廳里碧麗堂皇,光影奪目之間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走進展廳,第一眼的感覺是暈眩,第二眼的感覺是嘆為觀止。光華璀璨的表面,獨一無二的組合,攝人心魄的結構,無不向我們展示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向我們透露著寶石的凌然剛堅。這種凌然天成的氣魄足以感染在場的每一個人,人們安靜地走過一個個展臺,眼中流露著寶石般的閃亮,這和在珠寶店觀賞的情景是截然不同的。溫暖而輕柔的“光”與冰冷而致密的“石”渾然天成,溫暖中帶著冷艷,柔軟而顯得剛毅。這種剛柔相濟的美折射出人性美,指引著人格的魅力,寧靜而律動,內斂卻放蕩不羈,理性美與感性美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豐。中國的陶瓷藝術博大精深。從青花工藝到烘焙技術,都在不斷的演化當中。柔美的曲線,別致的花紋,精細的彩繪,呈現出瓷器的端莊典雅,上小下大的構造給人豐盈唯美的感覺。它們也向我們訴說著藝術家們的真性情,向我們訴說著那段悠久的歷史,娓娓道來那一段似水流年。我們也不難從中看到探索藝術的艱辛與執著,指引著我們向著至真、至善、至美向前。
走出上海博物館的時候,夕陽拉長了我們的身影,噴泉噴出了最美麗的弧線,什么都沒有變,只是覺得我們沉重了一些,不,是厚重了一些。歲月的流逝足以鋒利我們的思想,思想的深度足以感受世事的滄桑變化,世事的滄桑變化足以孕育跌宕的歷史,歷史的長河足以證明文化的價值,而我們將攜著文化走向至真、至善、至美。